徐乐江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全球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提供了丰富内涵,开辟了广阔空间,拓展了新的领域。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实现共赢的有效载体。民营企业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主力军,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完善合作机制,实现自身企业、中方企业、东道国企业甚至第三方企业优势互补,优化经贸合作区内的生态链、产业链布局,促进经贸合作区长期可持续发展。
发言嘉宾认为,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对外投资合作的创新模式,正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携手共建经贸合作区,推动经济开放包容发展,已成为众多国家的共识。“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发展之路。经贸合作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在产业聚集、带动、辐射、示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作区产业链条完整、门类齐全、集中度高、要素优势容易发挥、政策覆盖效果明显、管理便捷高效,已经并将继续得到有关国家的重点支持和大力推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分论坛举办期间,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不仅成为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还在助力东道国增加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论坛由商务部主办,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农业农村部协办,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承办。作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典型代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园区代表陈坚刚、中国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代表张秉军、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代表寇光武、塔吉克斯坦-中国农业合作示范区代表张齐海等4人发表经验交流。格鲁吉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6个国家的嘉宾发言。11个国家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