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阿里地区各级党组织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以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创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走上幸福路。
建强战斗堡垒
冈仁波齐威武屹立,玛旁雍错碧波荡漾,前来朝拜的信徒和游客络绎不绝……一大早,神山脚下的普兰县岗莎村开始热闹了起来,村民们一边哼着歌一边整理行装,给爱马换马蹄套,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组建牦牛运输队,是岗莎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的重要举措。岗莎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广泛动员322户1103人,采取劳务入股方式,带动群众增收。
像岗莎村党支部一样抓党建促脱贫取得成效的基层党组织,在阿里地区还有不少。近年来,阿里地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动作用,大力推广“支部+公司+协会(合作社)+农牧户”模式,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大力组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牧业。同时,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积极申请并落实中组部等三部委扶持资金550万元,扶持11个产业项目,破解发展瓶颈和资金难题。
建强基层党组织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今年以来,阿里地区摸排确定16个村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坚持“一村一策”原则,落实“四个一”措施,选派16名县级干部联村、16名乡镇党委书记包村、16名第一书记驻村、16个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结对,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同时,阿里地区坚持把学习脱贫攻坚政策规定纳入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分批分层次开展村干部和党员培训,全面提升村干部、党员群众依法办事和致富能力。此外,阿里地区从地、县、乡(镇)选派741名优秀干部下沉到145个村(居)担任经济指导员、大学生“村官”、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公安民警、包村干部,进一步充实基层力量,协助村“两委”班子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党员带头奔富路
3年前,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是一个纯牧区村落,牧民收入单一,全村86户301人中贫困人口就有21户60人。改革调研组来到抢古村时,抢古村党支部书记尼玛顿珠说:“把改革试点放在抢古村吧,我们有信心搞活村集体经济,让牧民一起富起来!”说干就干,尼玛顿珠立刻召集村里的40名党员,商量改革事宜。
在尼玛顿珠带领下,抢古村以牧区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创新以“四个入股”“六个统一”为主要特点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现了传统牧业从分散化、粗放型向集约化、效益型转变,走出了一条牧业提质增效、牧民增收致富的改革发展新路子。
抢古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村党员带头奔富路,是阿里地区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脱贫攻坚的缩影。今年以来,阿里地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中的现实表现,作为选配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的重要依据,树立考核看脱贫攻坚、选人选脱贫攻坚的鲜明导向,注重把那些会致富、能带富的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据统计,阿里地区850名村干部中,有158名致富带头人。
此外,阿里地区严格落实《阿里村(居)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实施细则》要求,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细化量化村(居)干部业绩考核的通知》,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了解、征求意见等形式,全面了解村干部的脱贫攻坚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并加大表彰激励力度,促使村干部和党员积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勤劳致富感党恩
“这些年,在党的惠民政策帮助下,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吃穿住都不愁,身体残疾的弟弟也得到了救助,心里十分感激我们党。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村干部,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带领群众拥护核心、热爱祖国,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努力,走上致富路。”阿里地区措勤县曲洛乡曲络村村委会主任达瓦笑着说。达瓦远近闻名,他背诵十九大报告的事迹邻里皆知。
在阿里地区,像达瓦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村干部的引导下痛改前非的白玛次旺,虽身有残疾但坚持巡逻守边的次仁塔布,付出真情帮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的尼玛普尺……他们用勤劳奋斗表达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
近年来,阿里地区突出党组织政治优势,充分利用“三大节日”“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节点,深入开展新旧西藏对比、“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活动,通过现身说话、观看图片展等形式,用事实事例让群众感受民主改革以来家乡取得辉煌成就,感受党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可喜变化,教育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挺起精神脊梁,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早日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同时,教育引导脱贫群众珍惜幸福生活、感恩党的好政策,拥护党的领导、感谢党的恩情,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阿里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正砥砺奋进、冲锋在前,让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的党旗愈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