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对发展民营经济作出重要部署,表明了中央毫不动摇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振奋了企业家们经营发展的“精气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企业界人士的政策获得感和发展信心显著增强,民营企业数量与规模、质量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西藏边境小城山南市隆子县日当镇,加央曲扎每逢节日访贫问苦的“例行传统”早已是当地佳话。
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后代,加央曲扎依靠党的政策扶持和勤劳的双手,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带头人,现任隆子县兴隆扶贫运输公司和宗那建筑公司负责人。在实现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他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社会公益事业,根据当地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已先后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助力当地精准扶贫工作。
纵观城市乡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举措下,我区广大民营企业实现了新时代新发展,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在干事创业中坚持回馈社会的企业家精神,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健全机制,推动发展上台阶
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深化自治区非公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研究措施、督促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工作机制。各市地研究出台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各职能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实“最多跑一次”,降低企业成本,改进优化政府服务。
为提高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能力,我区不断加强工商联组织建设。在全国工商联帮助下,在内地举办两期全区74个县区工商联主席培训班,推动“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依托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系统,首次开展全区营商环境评价调查,完成4次民营企业运行状况调查工作,稳步推进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推动商会组建工作,西藏广东商会、西藏湖北商会、西藏北京商会、西藏眉山商会、西藏重庆青年企业家商会、西藏四川隆昌商会6家商会相继成立,区工商联直属商(协)会达44家。
多方联动,解决企业发展困难
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及时梳理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移交相关市地和部门并提出解决方案。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先后研究出台《关于建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动机制的意见》《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最大便利。
今年初,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减少并压缩工商、税务、社保等流程办理时间,大力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以及现有政策措施中涉及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内容。营商环境的优化,保障了不同所有制主体的公平待遇,促进了非公经济激发发展活力。
区工商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自治区统计、税务、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举办五方联席暨政策解读宣讲会议,解析民营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全面不系统的盲区和误点。区工商联与邮储银行西藏分行和建行西藏分行等银行共同举办“银商对接推介”“普惠金融产品推介”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区14家银行共向61家民营企业授信41.99亿元,安排了15家民营企业代表签订授信协议,授信额度9.18亿元。
回馈社会,为民生改善献力量
我区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截至今年初,我区录入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系统的民营企业达635家,结对6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共投入资金15.02亿元,带动3.9万名贫困群众受益或脱贫。西藏宏发集团、林芝润鑫实业有限公司获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我区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活动,积极动员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区民营企业解决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3900余人,其中通过人才市场就业1967人、灵活就业2000多人。
此外,为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我区高校毕业生、农牧区贫困人口、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我区设立了吸纳就业奖励资金。通过对企业给予奖励资金、社保补贴、培训和见习补贴,在促进社会就业的同时实现了企业发展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