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政务公开会员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7-28 | 信息来源: | 浏览次数:1527
  第一:六稳六保。
 
  经过认真学习,对六稳六保有了初步了解。“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中央首次提出“六稳”是在2018年7月,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旗帜鲜明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把“六稳”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在“六稳”发力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是经济增长不稳。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滞,导致投资、消费、进出口快速下行,经济负增长。二是经济主体陷入危机。疫情冲击下,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和家庭收入下降,陷入现金流危机,时间一长,可能破产。政府部门收入下降,支出上升,导致债务积累、赤字增加。三是金融风险加大。疫情的不确定性给金融市场投资者造成严重干扰,导致预期不稳,资产价格波动性上升,金融市场动荡。而疫情冲击下企业、居民收入下降乃至破产也会传导到金融机构,导致金融机构资产损失,并进而威胁金融稳定。四是内外经济失衡。疫情冲击给进出口造成重大影响,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均呈负增长。疫情也会影响资本收支平衡,引起汇率波动。此外,世界经济出现前所未见的负增长、负利率、负油价、负收益,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风险。鉴此,中央及时作出新的安排,在扎实做好“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
 
  第二:企业家精神。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当前的特殊形势下,这对我国各类市场主体,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诚如总书记所说,“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优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的经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群体同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才的群体一样,引领着人类认识世界,创造财富,不断攀登物质和精神的文明高峰。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企业家的贡献举足轻重,他们有的将国有企业锻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有的依靠艰苦创业发展壮大企业,推动企业成为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量的“明星”,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但也不能否认,我国企业家队伍的发展仍然是不充分的。社会上,对企业家抱以偏见的“轻商”观念多多少少还有存在;一些地方出台的政策,对民营资本有过多的限制,使民营企业不能得到公平待遇。也是因此,当前强调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仍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尊重企业和企业家,中央的态度是明确的。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申党中央毫不动摇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广阔舞台的一贯立场。中央密集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疫情出现后,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节点,从政策面上及时给出政策支持、为企业纾困解难,对疫后重振起到关键作用。这次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再度就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出四条措施,包括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高度重视个体工商户发展等,更是释放了清晰信号。
 
  同时,企业家群体自身,也有一个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提升的问题。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相比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方面,经济成熟度已经很高,很多领域的市场供应已经很充分,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这对企业家的创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种粗放的市场开拓方式已经没有了市场;另一方面,法律体系日趋健全,特别是最近《民法典》颁布,使民营企业家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清晰的界定,政府对于企业的管理也能够依法从事,这使企业家创业有了更安全的法律保障,但对依法经营的要求也随之相应提高。当前,要应对内部转型和外部变局的双重压力,企业家更需要拿出特殊作为。此时重提“企业家精神”,要义正在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这五个方面的殷切期望,正是对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精准概括。
 
  过去说起“企业家精神”,人们常常以为企业家需要具有高人一等的市场意识。这当然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但如果缺乏全局观,缺乏必要的社会担当,缺乏诚实守信的作风,市场意识再敏锐,其格局终究也是做不大的。这也是以往一些企业家出现“翻车”事故,最终被淘汰出局留下的惨痛教训。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经营企业、耕耘市场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以社会成员的角色承担其责任,这就需要企业家不能只将目光局限在自己的企业,局限在企业自身利益的扩张,而是要有全局的眼光,站到时代的高度。也只有真正站到了这样的高度,企业家和企业才会有更大的作为。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是一个充满各种机遇和挑战的时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每一位企业家面前的、既富有挑战性、同时颇具吸引力的新课题。“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当新一代中国企业家茁壮成长起来的时候,中国经济也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不断创造出新的成就。
 
西藏力泰实业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2-2018 西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藏ICP备16000010号-2
主办单位:西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联系方式0891-6333086) 技术支持:西藏高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