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新闻资讯区县快讯

拉萨市达孜区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12-07 | 信息来源:西藏自治区工商联 | 浏览次数:1821

近年来,我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工作总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经济“新常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全区民营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达孜区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全区市场主体总数5980户,其中企业224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43户、个体工商户3389户。今年新市场主体753户,其中企业17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户、个体工商户561户。

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结合实际我区改变了过分集中于商贸服务业的格局,逐向工业制造、农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养殖业等多领拓展。在经营手段上,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转变。2021年上半年,减至目前我区税收收入完成75853.21万元,占我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数的94.87%,比上年同期增加3528万元,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发展平台不断夯实。达孜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截至当前,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847家(包括注册型),其中实体企业62家。实体企业中生产型企业26家,生产型企业中规上企业8家,龙头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2021年1-10月份,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512.1万元,同比增长2.5%;工业销售产值94873.72万元,同比增长8.56%;完成税收75853.21万元,同比增加2.78%;完成工业税收6872万元,同比增长11.72%。

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截至目前,达孜全区投产企业共31家,职工1031人。民营经济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园区“百企帮百村”工作开展以来,实际解决近450名建档立卡户贫困农牧民就业。园区达籍农牧民职工共计283人,园区企业共支出扶农资金总额达2837.25万元。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我们结合达孜的自身特点,不断推出名优产品,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打造更多驰名品牌,运用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成功打造了“羌塘布”青稞酒、“赛牦岗”牦牛绒、“水墨藏”系列羊绒纺织品、“雪城吉顺”青稞醋、“阿佳”牦牛肉、“盛桃”芫根饮品、“雪城圣谷”青稞保健品,“卓玛秀”玫瑰精油等近30个品牌。据统计,我区西藏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已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西藏圣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西藏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招商引资不断突破。为更好地落实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措施,今年上半年,我区代表团赴江苏镇江京口技术开发区、江苏丹阳经济开发区、江苏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等地,宣传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有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特别是和江苏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就项目落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磋商。2021年上半年,我区招商引项目共6个,其中新建项目2个,续建项目4个,累计到位资金2.8亿元,同比増长2%,完成全年任务的68%。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数量少,发展后劲不足,工业产值主要依靠规模较小的企业支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力度不强。有些企业还是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并多数属于增加值率低的行业,加之企业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企业运行较为困难,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融资困难,发展动力不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是目前最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受政策影响和国家信贷制约,不少资产小、信用等级低的企业融资存在一定难度,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资金不足致使企业发展经营困难,不少企业因为融资难而痛失市场和发展机遇。三是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我区部分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多数民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决策机制单一,生态保护、安全生产、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仍需加强。四是体系不够健全,服务质量还需提升。我区民营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在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创新、信息咨询、法律帮助、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工作总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经济“新常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促进达孜民营经济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了引导达孜民营企业爱国敬业,大力推进达孜民营企业党建全覆盖,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达孜区工商联11月5日召开会员大会,代表们听取了工商联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并对报告进行了审议,研究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产业发展的龙头,强化领导、深入研究、开拓创新解决难点,扎实抓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根据会员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制定了二〇二二年达孜区工商联项目安排计划。(1)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用好脱贫攻坚5年过渡政策,推动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照相关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第二批“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牧民合作社提升行动,培养农牧民种植实用技能人才和种植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乡村“四旁”植树行动。(2)同意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家或高管分两批到北京江苏交流培训学习,申报资金20万元。(3)非公经济人士党员培训2至3期,申报资金0.5万元。(4)为非公企业定做党建宣传栏20个,申报资金10万元。力争用两年时间我区民营企业党建全覆盖。

扩总量,壮大企业实力。一是扶强民营龙头企业。使信用管理体系相对健全、社会信誉好的企业,推荐8家参加西藏自治区经信厅组织的工业设计大赛,进一步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根据《拉萨市绿色发展试点企业评价认定办法》,目前我区已认定绿色企业的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和西藏圣信工贸有限公司正在申请绿色企业奖励资金。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明确实体企业的划分标准,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优惠和奖励办法,在税收、金融、土地、产业扶持、就业创业等政策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以达孜工业园区、达孜农牧产业园区为依托,立足资源优势,瞄准政策机遇和发展趋势,精心策划、包装、推介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促成一批项目成功签约并顺利实施。三是加快民营企业创新。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和开放的产权结构,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鼓励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向民营企业合理流动,壮大企业的科研力量。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搞好技术的消化吸收,努力发展高、精、深产品。

(二)打基础,完善园区设施。一是土地方面。园区将继续在盘活存量工作上下功夫。同时招商引进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发展。二是资金方面。建议上级部门支持建立园区产业发展基金,积极采用“基金+项目+配套服务”一体化服务链,助推项目可持续发展。三是基础设施方面。依托对口援藏优势,大力推进园区援藏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园区基础设施升级开展12项基础设施完善;认真开展园区总体规划、环评规划等修编工作;围绕当前东城区规划调整方向,谋划园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布局达孜工业园区章多产业园各项前期工作。

(三)重保障,破解要素制约。制定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要素供给保障政策和协调机制,优先保障重点企业项目建设所需土地、电力、供水、交通等要素,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为民营企业上报项目,争取中央、自治区、拉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跨越发展等专项资金扶持。二是争取银行支持。一方面深度挖掘潜力企业、优质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对接银行机构,促成企业与银行“联姻”。企业抛出资金需求,银行为其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激起金融活水。三是扩大土地储备。围绕规划留足空间、清查盘活存量、集约提高效率、报批多争指标等措施,缓解用地紧张状况。合理调配建设用地指标,对民营企业整改扩建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提高土地有效供给。

(四)强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把提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劳动就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营造尊重人才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完善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Copyright © 2002-2018 西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藏ICP备16000010号-2
主办单位:西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联系方式0891-6333086) 技术支持:西藏高驰